English

五十年巨变龙须沟

1999-09-01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王燕琦 本报通讯员 王宏 孟华 我有话说

看过电影《龙须沟》的观众,都不会忘记影片中当电灯亮了、自来水通了而引起欢呼雀跃的场面,龙须沟百姓向往新生活的笑容。五十年沧桑巨变,龙须沟今天早已不复存在了。记者站在天坛祈年殿下向北眺望,一幅幅流动的都市美景当中,再也看不到昔日龙须沟不堪回首的旧景象了,而发生在这里的变化,却真实地记录着北京这座城市发展和变革的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后,百废待兴,经济建设刚刚起步。1950年,人民政府听取了广大群众的呼声,决心下大力量治理肆虐多年的龙须沟,以解除当地百姓的困苦。历史上的龙须沟位于北京的南城,即今天的崇文区金鱼池一带,至于龙须沟名称的由来和形成的过程,已难以查考。据《日下旧闻考》记载:“金藻池在崇文门外西南,俗曰金鱼池,蓄养朱鱼以供市易。都人入夏至端午,结篷列肆。”上述文字描画出了金鱼池、龙须沟昔日繁华的景象。到了清末民初,由于龙须沟沿岸的居民和手工业作坊任意向这条河中倾泻废水、污水,使龙须沟受到了严重污染。解放前夕,这条远近闻名的水沟已经成为了北京全城排放污水和雨水的主要渠道,绵延数里,流经金鱼池、天坛北坛根、红桥等地,直达今天的龙潭湖。水沟中充斥着垃圾、粪便,夹杂着死猫死鼠,沟两岸的垃圾堆积如山,散发着令人难以忍受的臭气。每逢雨季,污水四溢,灌入周围的百姓家中。这样的环境常常使传染病流行,危害着这一带居民的健康。生活在龙须沟地区的百姓,都是身处社会底层的贫苦市民,大多从事手工业和体力劳动。而北京东南城一带,历史上是手工业作坊的聚集之地,为了谋生方便,他们只得居住在这片茅屋草舍当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忍受着这条臭水沟给他们带来的折磨。旧政府多次以治理龙须沟为由而横征暴敛,榨取百姓的捐税,却从未进行过认真的治理。

北京市政府为治理龙须沟成立了专门的工程处。工程分两期进行,第一期从1950年5月至7月,重点将天桥大街至天坛北坛根的明沟改为暗沟;第二期从1950年10月至11月,将红桥至太阳宫的明沟改为暗沟。仅仅几个月的功夫,龙须沟中铺设了下水管线,沟上铺成了柏油路,并通了电车,马路两边竖起了路灯,原来的茅屋草舍也改造成了红砖楼房,这一带的居民从此都用上了电灯、自来水。这在当时的确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了人民政府关心人民群众的一桩例证。当时龙须沟的老住户动情地说,我们经历过北洋时期、日伪时期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历代政权经常以修沟费的名义按户敛钱,可从来没有修过沟,只有在新中国,人民政府才真正为老百姓办事。

当年这一件首都建设的大事,反映了深刻的社会变革,北京城巨大的变迁和人民群众对新生活的向往,也强烈地震撼了归国不久的老舍先生,引发了他的创作冲动。为此他在1950年的盛夏,带着腿疾,亲自前往龙须沟街区实地调查采访,在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内,一部传世之作———话剧《龙须沟》便应运而生了,后来又改编成了同名电影。老舍先生也因此而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1952年,北京市人民政府组织广大市民在原龙须沟的下游挖了三个人工湖,因与龙须沟成首尾之势,取名龙潭湖,沿湖绿化造林,变害为利,将原来的一片杂草丛生、污水横流的乱坟岗和废窑坑改造成了1700亩的一片公园绿地。

改革开放的春风暖雨再度改变了龙须沟的面貌,这一地区的市政、交通和环境如今发生了更大的变化。1984年,龙潭湖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东湖被辟为“龙潭公园”,形成了风格典雅独具特色的园林景区;中湖改建成了“北京游乐园”;西湖也改造成了以垂钓为主题的街心公园。从1984年至今,每年一度的春节龙潭庙会吸引着来自海内外的游人,这片昔日的污水坑已经变成了人民群众的乐园。

多年来,位于原龙须沟附近的红桥集贸市场,一直是一座“马路市场”,不仅占路为市,而且遮挡了天坛的800米坛墙。1995年,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古都风貌,北京市政府和崇文区政府一举拆除了这座旧市场,将其迁入了位于天坛以东的现代化大型商厦,露出了被遮挡十年之久的天坛北墙,因此而获得了关心首都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专家、学者的一致赞誉。

1997年,北起崇文门路口,南至玉蜓桥,全长3300米的崇外大街经过改造后,成为了北京的一条贯通南北的通衢大道。道路由原来的二三十米拓宽到70余米,新建地下通道3座,人行过街天桥5座,地下铺设了总长约25公里的各种市政管线,工程总投资达10亿元。而新建的崇外大街就横穿当年的龙须沟,由此一向被视为交通、环境落后的龙须沟地区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五十年来,首都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北京的城市建设更是日新月异。当年亲历龙须沟巨变的居民们,抚今追昔,大家都说龙须沟的变迁在首都建设史上永远镌刻下了辉煌的一章,龙须沟的名字也与共和国的历史永远联系在了一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